仡佬族儺戲是以驅邪逐鬼、祈福納吉、圓滿人愿為主要表現內容的、兼有巫教儀式、戲劇表演的民間藝術,屬巫教范疇。道真儺戲依法事目標不同,有大巫小巫之分,大巫有“打保?!?,“沖儺”,梓潼戲、陽戲等多種內容。小巫有“和梅山”、“祭壇”、“謝土”等數十種。儺戲表演中主要角色面具70多種,常用打擊樂10余種,蟒袍等常用服飾頭飾各20多種,口條10余種,師刀等道具50多種,“清水柳”、“搖板”等唱腔30余種,《跑功曹》等常演劇目兩三百種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,道真儺戲融合了佛、道文化內容,呈現多宗混合的走向。仡佬族儺戲豐富多彩,與國內其它地區儺戲有一定區別,自有特色。是研究民族民間戲劇和仡佬族先民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。近年來,仡佬族儺戲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關注。貴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